描述
服务热线
13880418957

李若:用镜头改变总统候选人的华裔记者

分类: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媒体华裔记者,却有着一段改写美国总统大选历史的传奇故事。

李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媒体华裔记者,却有着一段改写美国总统大选历史的传奇故事,2006年李若用镜头放大了约翰·克里(John Kerry)“看不起美国大兵”的“玩笑”,导致这位2004年败选的总统候选人最终放弃了再战2008的念头。

自学三年

在中国“十年动乱”年代长大的李若中小学功底并没有打好,导致他中学毕业后没考大学就直接找了份临时工工作,在医生母亲的北京医院做维修工,母亲碍于面子不想让同事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医院做临时工,就让他到从事原子弹设计制造的父亲单位里做勤杂工。

1978年纪念周总理的学生运动让李若结识了许多学生中的精英,从他们的身上李若感受到自己的差距,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从此他用了3年时间一头扎进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每天下班后都去泛舟书海,补充自己的知识能量。他每天从图书馆走过大桥,看着“中南海的灯还亮着”,心中就产生一种奋发的动力。三年的知识积累让他如愿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成为一名新闻摄影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

李若获颁艾美奖。李若提供

来美打拼

李若在电影学院期间经常锻炼身体,在健身房先后认识了3位外教,和外教的聊天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产生了到地球另一面看看的想法。于是借着广播学院英语老师女友赴美留学的机会,他以“陪读”的方式来到了美国。

刚来美国的时候李若白天送外卖,晚上去成人学校学英语,为了节省20美元的房租,他选择了洛杉矶女子监狱旁边帮派犯罪重灾区的一栋房子,窗户玻璃上还有一个弹孔。后来一群曾在中国各大媒体做过工作的媒体人凑到一起,办起了《新闻自由导报》,这些人当中包括《北京人在纽约》的女一号王姬。媒体工作让他认识了“华视”记者,找到了一份每天70美元的摄像师工作,后又从这里被“中视”挖走,从此正式告别了送外卖的生涯。

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中视”租用了18台频道的一个时段,李若每天需要把录像带送到18台,1990年的一天开车送带时,400多元买的破车冒烟了,李若怕耽误送带,下车跑步沿着高速公路向18台狂奔。跑着跑着一辆凌志轿车停在了身边,开车的日本人他认识,是一起往18台送带的一家“美日电视台”(JATV)的老板,这位老板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问他要不要到他们电视台工作,答应给他更高的薪资待遇。

李若从此进入正规电视台工作,但从小看着《地道战》、《地雷战》电影长大的他从心眼里不愿意为日本人工作,一心想着进入美国主流电视台。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便拍摄了很多重大新闻的短片,把它们挨家挨户提交给NBC、CNN、FOX等主流电视台以及为这些电视台做外包工作的影视工作室,但都“泥牛入海无消息”。就在李若坐在马路边一边啃着汉堡包一边无望地看着CNN电视台大楼,觉得主流媒体高不可攀时,他收到了NBC电视台的面试邀约。

因为不懂英语,他差点在面试的时候被NBC人事部经理给PASS掉,但一名电视台负责人把李若的录像带样片声音关掉,表示尽管李若英语不好,但即便没有声音,他们也能从李若拍摄的录像中看懂罗马尼亚难民们声讨齐奥塞斯库的故事。就这样李若被NBC电视台作为候选人之一登记注册,但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息。

李若为融入主流,购买大量关于美国的书籍。侨报记者高睿摄

两赴战场

终于有一天命运之神降临在李若头上,洛杉矶机场两架飞机在跑道上相撞起火,多名乘客受伤送医,NBC人手不够,突然打电话给李若,让他前往机场拍摄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与此同时,美日电视台也打电话来让他前往机场,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李若选择了NBC,从此李若踏入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大门。

在NBC期间,李若拍摄了很多重大新闻,其中包括1992年洛杉矶的黑人暴动、OJ辛普森案件,马里布山火,1994年北岭大地震,1998年克林顿性丑闻,2001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后来的阿伊战争等,这些经历让李若逐渐对主流社会和美国政坛的运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911后美国卷入阿伊战争,让在和平年代长大的李若为能赶上这一生恐怕仅有一次的机会而兴奋,以至于忘却了对血腥战争的恐惧。在他接到NBC前赴战场采访的通知时,毫不犹豫地穿上防弹背心,戴上头盔,与美国大兵一起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亲眼目睹了和他住在同一个记者站的美国犹太裔记者被恐怖分子砍首的画面,也在离开战场4个月后从电视上惊愕地发现那个记者站被汽车炸弹炸毁,被炸开的大洞恰好在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位置。

这次战争经历让他有机会采访到阿富汗难民,他用镜头记录下难民营儿童用一双小手一针一针织成地毯,仅为了赚点钱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而这一块块手工地毯被洛杉矶比华利山庄的富豪们从地毯商手里以几千元的高价买回来铺在豪华的客厅,这种强烈反差的新闻短片,让李若获得了艾美奖。此后他又以NBC团队的名义连续3次获得这项大奖,他是第一个获此大奖的中国人。

扛着摄像机每天奔波在新闻第一线的李若。李若提供

元首之缘

别看李若不是什么显赫人物,但他的一生却多次与国家元首级人物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其中包括中国当年的国家主席华国锋和美国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总统克林顿及奥巴马等。

与华国锋的“缘分”是他在母亲工作的北京医院安装窗式空调的时候,从5楼顺着绳子下滑到3楼,无意间透过玻璃看到了正在住院疗养的华国锋。华国锋手拿着一瓶酸奶夸赞李若体格不错,让他喝酸奶补充体质。。。。。。

1992年克林顿竞选期间,NBC摄像师李若首次有了和总统候选人面对面采访的机会。那时的李若英语还不够流利,在专访前拿着“小蜜蜂”话筒问克林顿“领带还是夹克”,意思是话筒别在领带上还是夹克上,但当时克林顿穿的是西服,而李若不知道西服英语怎么说。克林顿从李若笨拙的英语中判断他是个华人,便问他“你是中国来的华人吗”?李若当时没明白他的意思,心想“中国人当然来自中国啦”。后来他才明白,克林顿当时是阿肯萨斯的州长,他见过的华人都是美国当地的华人,从没见过来自中国的华人,所以才问了那句话。

几年后克林顿竞选连任时,又一次面对面地接受李若的专访,这次克林顿一眼就把这位华人记者认出来了,当李若把“小蜜蜂”递给他时不等开口,克林顿便主动表示“Jacket”(夹克),两人会意一笑。

李若和喜欢绘画的妻子杨青在画作前合影。侨报记者高睿摄

克里败选

李若为了尽快融入美国主流,买了大量关于美国人文、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尤其是美国政坛历届总统的传记故事,这让他对美国政治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妻子、家人和兄弟姐妹的背景资料。2004年约翰凯瑞竞选总统,对战乔治·布什,李若在采访克里时表示:“如果你当上总统,你太太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外国出生的第一夫人”,这句话让克里感到惊讶,“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比美国人还了解美国的外国人”。

2006年加州州长候选人费尔·安吉利迪斯(Phil Angelides)挑战连任州长的阿诺,在2004年失败的总统候选人克里为了再战2008而频频出镜,他于2006年10月份前往南加州帕沙迪那市立学院(PCC)的造势现场为费尔站台,讲了3个笑话,在其中一个笑话中他告诉与会的学生:“你们要好好读书,否则就要去伊拉克前线去当兵打仗”。

由于那天所有的媒体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候选人费尔身上,并没有人注意到凯瑞的这个笑话,但李若却从中嗅到了凯瑞瞧不起美国大兵的味道,结果在所有媒体都在报道费尔的时候,他却独辟蹊径,用他的画面放大了凯瑞蔑视美国大兵的笑话。结果这段视频成了美国主流脱口秀的主题,上了有千万粉丝的部落格,成了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攻击竞敌的把柄,克里因此放弃了再战2008的计划。

克里在败选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他败选的主要原因是NBC的那名摄像师(李若)把他对美国大兵的“玩笑”给放大了,引起了美国选民的强烈不满。没想到一个当年来自中国、一句英语都不会的无名小卒,竟然用他的镜头,改变了美国总统的大选,改写了美国的历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