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厦门市第三医院信息化大发展的开端,厦门市第三医院在厦门市各级政府及院领导的支持下,启动了信息化建设。时值厦门市健康医疗云的建成,在大家还在对医院信息系统能不能上“云”、上“云”好还是不上“云”好等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厦门市第三医院按照全部应用系统上“云”的建设方案稳步推进系统的建设。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相关联的信息内容比较多,因此,在对其进行建设的时候,‘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思想是不现实的,不可取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见效,不断完善’的建设思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厦门市第三医院副院长黄建隆在2018健康医疗云生态大会上如是说。
为什么上云?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新模式不断应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给医疗信息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据黄建隆介绍,2013年,厦门三院正处于新旧软硬件系统更替、全面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初期,同时成为厦门市健康医疗云的最重要的实践单位之一。之所以选择上云也是基于技术进步、医院需求、政府支持三方面的背景下。
技术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
机房建设: 一是院内存储空间资源及机房空间资源有限; 二是医院业务发展迅速,但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周期较长; 三是医院为单机房,无法异地容灾和异地备份,如遇异常则无法保障数据安全和及时恢复; 四是医院核心业务的连续性要求; 五是医院信息部门的运维工程师较少; 六是机房建设一次性投入大。
政府支持: 为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厦门市制定了《厦门市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年)》,明确了厦门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按照规划目标,厦门市计划在3至5年内建成云计算示范工程,其中包括了厦门市“健康医疗云”的建设。
建设目标与实施成效
“上云这件事,大家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包括链路安全和电路安全。为了整体上云,我们请了一家咨询公司,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做了总体规划。”黄建隆介绍,医院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见效,不断完善’的建设原则。不仅仅医疗数据上“云”,而是要在云端上完成医院所有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院内不再运行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实现真正的应用系统云平台化。
黄建隆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第一阶段主要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信息系统建设。2015后,医院为了消除医院信息孤岛,在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开展了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第二阶段,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院患者主索引、单点登录、数据集成平台建设。
” 将系统全部迁移到云端,无前路可寻,需要决心和勇气,更要有对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在云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在探索中前行。”黄建隆介绍,目前在网络、资源、容灾备份、安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通讯链路方面,起初医院到医疗云线路只有一条电信专线,无备用线路,考虑到一旦线路不通,将会给医院带来应用中断的严重后果。医院又增加广电线路,并将两条线路做主备切换,提高医院网络稳定和安全。
在系统迁移上面,对于刚建设的系统直接建设在医疗云上比较容易。而对于早期已经建设完成的,需要在云平台上重新部署,并进行数据迁移。因为医院的特殊性,对于系统迁移时间要求很高,需要考虑和准备的工作很多。在迁移测试中发现,由于网络环境变化,会导致部分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特别是PACS/RIS系统。
方案1:采用前置机转发:通过前置机转发方式将影像设备产生的图像数据上传到PACS云服务器存储;方案2:设备直接发送方式,即采用“云收图服务器+云数据中心”二级传输的方式,即减少方案1的前置机环节,设备直接将图像数据上传至云收图服务器。
从2013年开始建设,到现在实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云医院建设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期建设 全貌
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电子病历系统、体检系统、供应室管理系统、输血室管理系统建设
临床业务系统改造H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PACS/RIS系统、心电管理系统改造
信息系统集成区域互通(医保、预约、双向转诊、健康档案等接口)建设
底层基础建设弱电基础系统、万兆主干网、无线网全覆盖、网络改造、机房改造
依托厦门市健康医疗云,极大缩短了应用系统建设的周期,使得医院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五十多个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云平台化。目前我院全部的应用系统都已在医疗云上稳定运行。截至到目前,医疗云资源使用情况为:vCPU 468个、内存 1856G、存储 156.78T(注:PACS的历史影像尚未迁移)、数据库服务器2台和大数据中心服务器9台。已初步实现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临床业务为主线的信息系统云端建设,应用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及医疗质量。
另外,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移动互联,建设了掌上医院、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检验、影像、心电、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助力分级诊疗,方便病人,提高病人就医体验。
在二期建设方面,医院已经完成了集成平台、数据中心等项目的云化。另外,因为厦门市政府基层院系统也都是在健康医疗云上面,我们跟他们系统的互联互通对接。可以很好的支撑医联体的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改相关工作,根据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化医联体建设通知的要求,以厦门市第三医院为核心,联合同安区中医院、皮肤病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及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3个卫生院等13个家医疗单位共同成立了厦门市同安区医院集团。”黄建隆认为,要让医联体发挥长期作用,实现各级医院资源共享、下沉,提升基层医疗资源配置能力,必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系统的连接。依托云平台,为底下的县、乡医联体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
院长眼中的上云体会
厦门市第三医院以“医疗云”为支撑点,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形成了以云医院为特色的数字化医院建设。通过云部署,也给医院带来很大实惠。黄院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整个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成本降低了,信息科人员从繁重的运维压力中解放出来了。上云后,医院只需要关注性能、服务,相关硬件的技术性能将成为浮云。此外,系统上云后,打补丁、预防攻击等安全问题,都可以交给云服务商,诸如医联体、医疗集团等也可以利用云计算解决维护和使用上的诸多问题。节省出来的成本可以更多地放到临床软件的研发上;系统上云后,医院将主要人员、精力放到研发工作上,更好地指导、服务临床人员。
2、依靠服务供应商专业技术团队,实现统一运维和安全管理,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异地备份,降低运维管理压力和成本;同时让医院信息科从繁重的服务器维护工作中抽出身来,更加专注于为临床科室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支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3、异地的备份和容灾。如果医院都有异地的机房,可以直接去做异地备份。如果没有的话,云端是比较好的选择。
4、互联网应用。如移动办公(OA)、远程会诊、区域医疗、App及微信应用等。这些应用本来就需要内、外网环境来运行,所以直接部署到云端效果会更好。
5、开发和测试的环境。实际上医院内部有大量的开发和测试环境,如CDR、集成平台等占用了很多服务器资源,将这些平台部署到云端较为合适。
6、大数据的应用。如科研查询平台和影像存储系统等。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各业务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医疗数据,为有效利用这些数据为临床科研服务,在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基础上建立了院级科研平台。”谈到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黄建隆说,通过医疗语言处理(MLP)、电子病历标准化改造、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EDC)等多种数据获取方式,我院科研平台全面整合了患者门诊、住院、随访等信息。通过多种数据查询方式以及内置的统计分析软件,科研平台为临床医生的探索性研究提供思路,以数据驱动研究,最终提高临床科研产出的速度和质量。
另外,随着智能医疗在国内外的发展热度不断得升,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受到很多医疗机构的高度关注。接下来厦门市第三医院也会与厦门理工大学联合,共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医疗行业做出更大贡献。
“上云带给医院很大实惠,但这也是刚刚开始,不要把云仅仅当做一个资源,而是要将医院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协同,真正实现“云落地”。现在我们已经将云进行落地,那么下一步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医疗云技术在“云端”实现自由翱翔,助力分级诊疗真正落地!”黄建隆表示:“信息化建设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